2025年8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连续发布了三则关于“挂证”行为的处罚公告,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此次通报的三人均因跨省挂证行为被查处,且都存在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取注册证书的情况,最终结果是:证书被撤销,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注册。这再次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住建部对挂证行为的打击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尤其是针对重复社保、跨省挂靠等现象,已列为专项治理的重点对象。
公告中提到的第一位被处罚人员,其实际工作单位位于山东,却将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资格证书挂靠注册在中国石化集团上海海洋石油局有限公司。第二人原本工作在河南,却将一级建造师资格证先后注册于福建禹拓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新疆欧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第三位则是在天津工作,却将一级造价工程师证书注册在广东瑞理监理有限公司(前名为广东中鑫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社保缴纳地和证书注册地不一致,涉嫌重复社保挂证,最终因“以欺骗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证书”被严惩。
随着2024年住建部启动挂证专项治理行动,这类案例频频曝光,说明住建领域对“假注册、挂靠证书”的容忍度已接近零。以往由于全国社保未完全联网,不同省份之间的社保缴纳信息难以同步,为某些持证人提供了可乘之机。通过在本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的同时,又在外省单位补缴一份社保,以此来达到“隐形挂证”的目的,不仅逃避监管,还借此收取高额挂证费用。
而如今,这种玩法正被彻底瓦解。全国社保系统实现联网后,再加上住建部“四库一平台”与各省级平台的联动,大数据比对下,任何一份异常的社保记录都无所遁形。不论是**“双社保”**,还是社保单位与证书注册单位不一致,都会被精准识别,一旦查实就会被列为挂证重点打击对象。
在这一背景下,住建部的行动只是一个开始。若要真正净化行业生态、彻底清理挂证乱象,仅依靠住建部门与人社部的数据共享还远远不够。未来应推动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如水利部、交通部、发改委等涉及工程类注册证书管理的主管单位,应全面接入统一监管体系,形成跨部门的信息共享网络。如此,才能打破信息孤岛,从根本上遏制企业与个人利用“信息不透明”钻制度空子的行为。
挂证行为不仅破坏了行业公平竞争环境,更可能导致工程质量安全隐患。大量持证人员并不实际履职,项目现场缺乏真正具备专业能力的技术人员,这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一种潜在威胁。因此,加强对挂证现象的整治,不仅是规范市场秩序的需要,更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优胜劣汰加速的大背景下,清除挂证行为势在必行。真正有能力、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工程师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而靠挂证牟利者则会被市场淘汰。监管趋严的背后,正是一次行业自我净化和重塑的契机。
未来,挂证乱象将不再有生存土壤。对于每一位工程从业者而言,唯有脚踏实地、守正出真,方能在新时代建筑行业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