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资质会取消吗?证书还值得考吗?
更新于:2025-05-16 人气:4036

监理资质

近期,“监理要取消”“监理工程师证书或将作废”的消息再次在工程行业刷屏,尤其是在监理工程师考试临近的关键时刻,引发了大量考生和从业者的担忧。不少人开始质疑:监理行业是否真的已经走到了尽头?监理资质是否会像造价资质一样,说取消就取消?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从行业现状、政策导向、市场趋势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还原一个真实、全面的监理行业现状。


一、监理行业:仍是项目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监理工作的核心,是代表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过程监督和技术把控,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不偏离预期。在政府投资项目和大型市政工程中,监理不仅是技术角色,更是“风险缓冲区”。许多平台公司、业主单位本身并不具备足够的工程管理能力,监理单位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位,帮助其规范流程、审查质量,承担责任。


从制度层面来看,《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中明确指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大中型基础设施工程、公用事业工程等项目,必须依法委托具备资质的监理单位。这一政策已执行多年,至今仍是硬性标准,体现出国家对工程安全与质量监管的重视。


尽管近年来部分省市开始对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实施“非强制监理”试点,但绝大多数中大型项目依旧必须配置监理团队。更重要的是,监理制度本身并未废除,试点改革也未触及其根本定位。


二、监理资质并非说取消就取消,制度体系仍具稳定性

类似“监理资质取消”的传闻,与近年来造价资质改革被误读密切相关。2020年以来,随着工程咨询一体化改革推进,许多传统专业分工被重构,一些试点城市鼓励建设单位实行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把设计、造价、监理等功能整合到同一服务体系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理职责被取消,反而是对其提出了更高的协同要求。


此外,有观点担忧“监理工程师证书会失效”。事实上,虽然考试条件放宽、持证人数快速增长导致市场饱和,但证书本身依旧是行业准入的重要依据。目前没有任何正式文件显示要取消注册监理工程师制度,相反,一些地区正在提升从业门槛,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对报名人员学历、工作年限等条件作出更高要求,反映出政策对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视。


三、行业问题真实存在,但改革方向是优化而非放弃

不可否认,当前监理行业确实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服务内容被边缘化、项目话语权不足、从业人员收入与责任不匹配等,甚至部分地区存在“挂名监理”问题,影响行业形象。这些“槽点”导致社会对监理的误解加深,为“取消说”提供了话题空间。


但现实是,改革正在进行中。一些地区开始探索将监理费用纳入财政统一支付体系,弱化监理单位对建设单位的依赖性,提升其独立性和监督效能。同时,随着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推进,监理业务不再局限于施工阶段,而是向项目前期策划、施工组织、竣工验收等各阶段延伸,角色转型为全过程管理服务方。


换句话说,监理行业不是被削弱,而是在“重塑升级”。


四、从业者应冷静应对,不信谣、不传谣

面对“取消风波”,考生与从业人员应理性看待,不应被个别片面言论误导。监理证书虽不再如早年那样“高价挂靠”,但作为一类注册执业资格,仍具行业认可度与法定权威性。


对于已持证者,应关注自身技术水平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提升现场能力与管理水平,争取向项目负责人等岗位发展。对于准备报考的考生,更应聚焦备考本身,而非围绕传闻焦虑不安。


同时也要看到,工程行业整体进入调整期,结构转型、效率提升成为趋势。从“监工型”向“管理型”转型,是每一个工程人需要面对的挑战。


监理不会消失,行业正在重构

监理行业并非走向终结,而是处在调整与重塑的过程中。从制度保障、项目实践到政策导向,监理都仍是建设工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闻往往基于误读、放大个别试点政策所致,行业的根基并未动摇。


因此,不管你是正在备考的考生,还是已经身处一线的工程师,与其纠结未来是否“取消”,不如坚定当下、提升实力。行业在变,唯一不变的是,专业能力永远是工程人最可靠的“底牌”。


声明
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 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

首页

发布

信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