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建铁路专业证书的市场价格可以说是疯了:短短几天时间,从十几万直接飙升至20万以上,而且最离谱的是——即使你出得起这个价格,市面上也根本找不到愿意出证的人。这种“一证难求”的情况,比当年的矿业、机电证书市场还要更为极端。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了搞清楚这次铁路专业证书暴涨的根本原因,我专门花时间深入四库一平台,查阅了铁路相关资质的持证情况,一层层剖析背后的逻辑。
一、铁路资质的现状:央企全面垄断,民企无从插足
先说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目前全国仅有35张资质证书,全部掌握在中铁系统及其下属公司手中,无一例外。这些央企本身人力资源充足、证书配备齐全,基本上不存在缺建造师的情况,因此他们并不是本轮证书市场的购买主力。
接下来是铁路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全国范围仅有94张,情况与特级类似,依然全在央企手中。
再往下看几个重要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1.铁路电务工程一级:47张
2.铁路铺轨架梁工程一级:39张
3.铁路电气化工程一级:38张
这些专业资质的持证单位,也清一色是国企或央企,民营企业一个也没有。
换句话说,在高等级铁路资质的领域,市场几乎被中铁系完全垄断,而这些单位本身并不依赖市场找证书。
二、市场真正缺证的主力:二级总包企业
问题的关键出在二级铁路总承包资质企业身上。
目前系统中登记的铁路总包二级资质单位超过450家。这些企业主要是在过去一年通过资质“三级升二级”变更而来。按规定,他们需要至少配备8名铁路专业的一级建造师。
我随机抽查了前30家单位,其中29家都存在建造师配置不达标的情况:
1.大多数仅配备1到2本相关证书;
2.有的企业甚至一名都没有;
3.有的企业的资质本月底即将到期,人员仍未配置完成。
也就是说,这些二级资质企业才是当前市场上疯狂抢证的主力——它们正面临资质到期、续期无证、被取消资质的风险。
三、央企也缺人?真相让人意外
可能有人会认为央企不至于缺证吧?但数据给出了否定答案。
在这些二级资质单位中,部分单位虽为央企分支机构,但其人力配置也未达标。唯一达标的只有一家。说明央企里非核心单位、资源薄弱的板块同样陷入缺人窘境,甚至在与民企抢证。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铁路证书流通性极低,许多证书“锁死”在单位手里,即使不再使用,也无法变更注册。
四、证书涨价背后:成本高到令人望而却步
如今一本铁路专业的一建建造师证书已经喊到了20万/年。
考虑一个典型的铁路二级总包单位需要8本建造师证书,仅证书费用就要160万。
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这个成本根本无力承担。更何况,这些资质本身是三级升二级而来,有效期仅一年,如果到期无法续期,就意味着“打水漂”。
也正因如此,一些单位已经准备“主动放弃资质”,干脆不玩了。
五、这波行情会持续吗?恐怕只是昙花一现
很多人以为铁路证书行情会长期坚挺,但我认为未必。
这波暴涨背后,是多种因素偶然叠加的结果:
1.三级资质大批换成二级,造成资质到期潮;
2.二级资质对证书有硬性要求;
3.市场证书高度集中于央企,几乎没有流通性;
4.当前是资质续期的集中窗口期。
等到这波“临时资质续期潮”过去,市场热度自然会降下来。到你年底考出证书,拿到注册资格的时候,这些现在急需证书的企业,可能早已“资质失效”或者“退出市场”了。这就是典型的“孩子死了,奶才来”。
六、结语:别追高,保持理性
总之,铁路专业证书此次暴涨,是一场由政策变化、企业资质周期、央企锁证三者共同触发的市场现象。但它不具备长期维持高价的基础。
现在高价买入,无异于高位接盘。与其盲目追涨,不如静观其变。
当然了,如果你是冲着短期套利去的,那我建议你去看看港航专业——“上一届矿业疯涨、这一届铁路发疯、下一届就看港航能不能疯一回”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