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电力、机电、市政等工程行业,资质是项目招投标和工程承揽的“门槛”。很多中小施工团队、项目经理、工程人因为没有资质或不具备资质等级要求,会选择通过“挂靠”的方式与有资质的公司合作,用对方的名义承接项目。
虽然“挂靠”在政策层面是被严格限制甚至禁止的行为,但现实中依然大量存在。问题是:挂靠模式下的资金如何合规走账?万一挂靠公司被冻结账户了怎么办?
325建筑网小编将带你一步步梳理清楚。
一、挂靠资质常见走账方式
在挂靠合作中,最核心的财务问题就是:项目款如何流转?挂靠人如何拿到属于自己的收入?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对公账户收款 + 管理费抽成模式
这是最常见的走账形式。项目合同由挂靠公司与甲方签订,项目款打入挂靠公司的对公账户。
挂靠公司抽取约 1%~3% 的管理费;
剩余款项通过“劳务费”“分包费”“采购费”等名义打到挂靠人或其注册的小微企业;
这一过程中会涉及发票开具、税务处理等问题,需要双方提前规划。
2. 项目部账户或虚拟账套管理
部分挂靠企业允许以“项目部”或“工程小组”名义设立内部账套,专款专用。
项目部下设专人管理资金;
所有成本、支出和利润核算独立;
项目结束后按利润分账;
法律风险略小,但依然属于挂靠范畴。
3. 第三方壳公司转账操作
为了规避税务或责任,一些挂靠人会通过“壳公司”做中转。
项目款先进入挂靠公司账户;
再通过合作壳公司打款给挂靠人;
发票由壳公司开具给挂靠公司,形成“虚假采购”链条;
风险极高,一旦查税,三方都可能被定性为虚开发票或虚假交易。
二、如果挂靠公司账户被冻结,怎么办?
当挂靠公司因债务纠纷、税务问题或其他法律纠纷被法院或银行冻结账户时,整个项目的资金就可能陷入“卡壳”状态。此时必须冷静处理,按以下步骤应对:
1. 立即确认被冻结账户的范围与原因
是公司全部账户冻结?还是部分银行账户冻结?
是临时冻结还是司法强制执行?
可以通过挂靠公司提供的法院文书或银行通知了解具体冻结范围。
2. 评估项目剩余款项情况
如果冻结发生在项目未完工阶段,需要尽快与甲方沟通,暂停付款或改走其他账户;
若已付款至被冻结账户,且款项尚未拨出,可能面临资金被查封、转移受限的风险。
3. 与甲方沟通更换收款主体(如走第三方代收)
可尝试与甲方协商将后续付款更改至挂靠人自己的公司或新挂靠公司,但这需要:
1)得到原挂靠公司的书面授权;
2)修改合同付款信息;
3)并取得甲方法务或财务部门同意,手续较复杂,但在冻结情况紧急时可行。
4. 与法院协商资金解冻申请(如项目款不属于被执行资产)
如果挂靠公司愿意配合,可提供相关材料证明该项目款属于独立工程项目,应不纳入冻结执行范围。
可尝试通过法院提出**“案外人申请”**,请求将项目款排除执行;
但周期较长,胜率不高,尤其是资金已入账户的前提下。
5. 启动备用账户或变更合作公司
若挂靠公司无力协助,建议挂靠人快速寻找替代资质公司,重新挂靠并签订新的付款协议,让后续款项绕开被冻结通道。
注意:此操作需与甲方、银行、税务三方确认,不能私下更换,否则风险更高。
三、如何避免挂靠风险和走账问题?
面对越来越严格的市场监管,挂靠行为风险愈来愈高,走账也越来越难“躲开雷区”。建议:
1)签署清晰的挂靠协议:写明项目名称、资金分配方式、管理费比例、突发事项处理机制;
2)项目专账管理:在挂靠公司内部设立项目独立账户,防止公司债务牵连项目资金;
3)阶段性结算:项目分期付款、分阶段结算,避免一次性打全款,降低冻结损失;
4)保留沟通凭证:与甲方、挂靠公司、银行的对接信息留存,以备不时之需;
5)避免走非法账:如虚开发票、三方空转等行为,一旦被查,将同时承担税务与刑责风险。
挂靠资质本身就带有灰色性质,走账方式复杂且易受外部风险干扰。最怕的不是管理费高,而是钱到不了手、公司出事你背锅。挂靠公司账户被冻结,看似是“对方的问题”,实则你的项目和资金极有可能被连带影响。最稳妥的方式,是把握主动权:在挂靠前就签好清晰协议、分清权责、设置资金安全机制,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启动备选方案,避免造成全盘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