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建成绩公示,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考过的考生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庆祝一年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而未能通过的考生,则只能在角落里默默舔舐伤口,看着朋友圈里满屏的成绩单,心中的悲伤更是加倍。人性大概如此,大家希望考友比自己好,但又不希望他们好得太多,更不希望别人通过,而自己却遗憾落榜。自己的失败固然令人叹息,可别人的成功反而更让人愤怒。
每年一建成绩公示后,举报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涉及到挂证问题的考生,往往是身边的亲朋好友或同行看不惯,随手一举报,给考生带来不小的麻烦。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只是在抖音上分享了一些学习经验和证书,结果就有不少人威胁要举报我,声称我年限不符合要求。这种对陌生人的恶意,真的让人难以理解。
回到成绩复核的话题,虽然几乎所有的复核结果都会显示“成绩无误”,但仍然有两类考生心存侥幸,想试一试能否翻盘。
第一类考生,分数接近合格线,比如实务考试合格线是96分,那些考94、95分的考生往往会心存希望,想着阅卷老师是不是有加分错误,或者计算机汇总时出错了。这类考生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只差一两分,谁都想争取一下。
第二类考生就比较奇怪了,他们的分数明明远低于合格线,可能只有70-80分,但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答得很好,阅卷老师肯定是给分有问题,或者大题漏加分了,不然怎么可能考这么低?从我七年考一建的经验来看,这种情况的本质是“水平不到位,但自己没意识到”,产生了严重的认知偏差。
一类考生情有可原,毕竟距离通过只有一步之遥,心里无法接受也在情理之中。可第二种考生就有些耐人寻味了。很多人觉得自己水平很高,但实际上是答题能力、考试策略、甚至基础知识都有欠缺,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考生不愿意复盘自己的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个错误上栽跟头。理性的做法是静下心来,分析整个考试过程,看看自己哪里做得不好,然后针对性地改进,而不是一味地抱怨,甚至寄希望于复核能翻盘。
值得一提的是,市政实务是历年来估分和实际分数差距最大的专业之一。每年都会有不少考生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至少能考110分,结果出分时只有80分不到,导致他们怀疑人生。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考生建议新手不要轻易报考市政,除非真的有足够的经验和把握。
如果说以上两类考生是出于不甘心,仍然抱有一丝希望,那还有一种考生更加让人匪夷所思——他们明明已经考过了,还要申请成绩复核。难不成他们希望复核后成绩变成不合格?
现如今,经济环境不景气,工程行业也深受影响,许多从业者被裁员、失业,甚至被安排进所谓的“人才沉淀池”,每个月拿最低工资,连房贷都还不起。面对这样的困境,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考取一建证书来提升竞争力,改善生活。但当越来越多的人抱有同样的想法,竞争也就变得更加激烈。如今的考试,不仅仅是考到96分就行,而是要在所有考生中排名前5%甚至更高,才有可能通过。
现在考一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很多考生在过完年就立即开始复习备考,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整个行业已经“卷”到了极致。而成绩复核,实际上也不会重新阅卷、重新给分,而只是重新核对各题得分,检查是否有计算错误。但如今阅卷和计算机自动汇总已趋于完善,出错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我从未见过复核后不合格变合格的案例,倒是见过几例合格考生仍然去复核,结果还是合格。
归根到底,如果你真有110分的水平,就不会出现什么“发挥不好”或“运气不好”的情况。只有那些在及格线边缘挣扎的考生,才会期待运气的眷顾。毕竟95分是地狱,96分是天堂,谁都不想明年再来一次。所以,我衷心祝愿所有考生都能稳定发挥,顺利通过考试,别让自己陷入反复备考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