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企业资质的高低决定了其市场竞争力,影响业务承接范围和工程承包能力。因此,许多建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资质升级的需求。而在资质升级的过程中,注册建造师作为关键的专业人员配置要求,成为了企业必须满足的重要条件之一。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迅速满足人员要求,选择“挂靠”建造师证书的方式,这种做法是否合法?企业如何合规配置建造师,顺利完成资质升级?325建筑网小编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一、企业资质升级是否需要建造师?
企业资质升级通常需要满足人员、业绩、资产、设备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是重点考核内容之一。不同类别的资质对建造师的要求有所不同:
1)施工类企业(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
需要一定数量的一级或二级注册建造师。
建造师数量要求随着资质等级提升而增加,如特级资质对建造师的业绩要求更高。
2)工程监理、造价咨询、勘察设计等资质
可能需要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等,但不一定要求建造师。
3)部分特殊行业资质
例如电力、通信、市政工程等资质,也可能涉及特定的建造师或工程师要求。
因此,企业在资质升级前,需详细对照资质标准,确认是否需要建造师及其具体要求。
二、建造师“挂靠”是否合法?
“挂靠”是指企业在未聘用建造师本人的情况下,仅借用其注册证书,用于资质申报或投标。这种做法在行业内较为常见,但在法律法规上是明确禁止的。
1. 法律法规对挂靠的限制
根据《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和《建筑法》:
1)建造师必须与聘用企业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
2)企业必须为注册建造师缴纳社保,并满足各地住建部门的监管要求。
3)注册建造师不得在多个企业注册,或同时为多个单位提供执业服务。
如果企业违规“挂靠”建造师证书,被查处后可能会面临以下处罚:
1)企业资质被撤销或降级,无法继续承接相应工程项目。
2)建造师本人被列入“黑名单”,执业资格可能被暂停或吊销。
3)企业及建造师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罚款,甚至影响投标资格。
2. 住建部门如何查处挂靠行为?
目前,全国各地的住建部门已经加强了对挂靠行为的监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社保联网核查:检查建造师是否在多个企业同时缴纳社保。
2)现场核查:随机抽查建造师的实际工作情况,核实是否与企业存在真实劳动关系。
3)数据比对:通过全国注册建造师数据库,发现异常注册行为(如一人多证、多单位注册等)。
因此,企业想通过“挂靠”建造师进行资质升级的风险越来越高,一旦被查出,将得不偿失。
三、企业如何合法合规地配置建造师?
为了顺利完成资质升级,企业需要采用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建造师,避免挂靠风险。以下几种方法是安全且符合政策要求的:
1. 正规招聘建造师
企业可以通过招聘市场,寻找符合资质要求的注册建造师,并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同时,要注意:
1)为建造师缴纳社保,确保在住建系统中可查。
2)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吸引优秀建造师长期合作。
2. 内部培养建造师
企业可以鼓励内部工程技术人员考取建造师资格,以满足自身资质需求。这种方式虽然耗时较长,但成本较低、稳定性高,且能增强企业自身实力。
3. 通过并购或合作方式获取建造师
1)通过收购或合并已具备资质和人员配置的企业,实现整体资质提升。
2)与其他单位进行业务合作,共享人才资源(需确保符合政策要求)。
3)上325建筑网找建造师,325建筑网有庞大的建造师资源。
4. 寻求专业资质咨询公司服务
专业的资质代办机构熟悉政策法规,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人员配置、规避违规风险,提高资质申报的成功率。
四、企业资质升级的合规操作流程
企业在进行资质升级时,建议按照以下步骤操作,确保顺利通过审核:
1)提前规划人员配置
确认资质升级所需的建造师数量、专业、等级要求。
提前招聘或培养合格的注册建造师,并完善社保缴纳。
2)准备企业业绩材料
确保企业符合工程业绩、财务要求、设备要求等资质标准。
3)提交资质升级申请
依据住建部门的规定,准备相关资料并提交审批。
4)配合住建部门审核
住建部门可能会进行人员核查、业绩核实等工作,确保企业符合标准。
5)定期维护资质
资质获得后,企业需持续满足人员、社保等合规要求,避免因违规被撤销资质。
企业资质升级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在人员配置方面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建造师与企业的真实劳动关系。证书挂靠不仅存在巨大法律风险,而且随着监管力度加强,已经难以规避审核。因此,企业应通过正规招聘、内部培养、并购合作或专业咨询机构等方式,合理配置建造师,确保资质升级过程合规顺利。
在行业政策日趋严格的背景下,企业只有合规经营、诚信管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发展,获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