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筑行业的下行趋势愈发明显,资质注销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与此同时,一级建造师的考试却呈现出愈发激烈的内卷现象,尤其是水利专业,吸引了大量考生参与竞争。整个行业仿佛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企业无工程可接,建造师无岗位可就,导致行业专业人才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这种局面既是行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供需变化下的无奈现实。
一、大批建筑企业资质注销,行业步履维艰
建筑行业的大幅度下滑,使得众多企业难以为继。许多业内人士都能感受到这一行业的低迷状态,不仅仅是个人的就业困境,更体现在企业的整体生存环境恶化。建筑企业的资质注销速度远未放缓,反而有加速的趋势。例如,去年仅郑州一个城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上百家建筑企业注销资质,而今年这种情况依然在继续。对于建筑企业而言,资质是企业的生命线,而主动注销资质往往意味着企业已无力支撑运营。没有工程业务,企业甚至连维持资质所需的基本成本,如聘请建造师缴纳社保等,都无力承担。
过去,许多企业仍抱有一定希望,即便短期内没有新项目,也会维持资质,以期市场复苏时能快速进入竞争。然而,如今市场行情极度低迷,新项目难以落地,老项目纷纷完结,导致企业现金流枯竭,最终只能无奈选择注销资质。未来如果建筑市场仍未能回暖,那么还会有更多企业步入这一行列,而这并非仅限于所谓的“皮包公司”,很多曾经稳健经营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同样难逃此劫。
二、行业下行带来的另一场内卷:一级建造师考试竞争加剧
建筑行业陷入寒冬,众多失业者及从业人员将目光转向了一级建造师考试,希望借此找到新的职业机会。由于市场对建造师证书的需求仍然存在,特别是某些专业如水利工程,其证书价值较高,因此大量考生纷纷加入竞争行列,希望通过考试改变自身处境。
一级建造师的考试不仅仅是建筑行业内部人员的目标,许多非行业人士也开始参与,他们并没有建筑施工经验,只是看中证书的市场价值,希望通过考试增加就业机会或者挂靠获取收益。这种趋势在去年矿业建造师证书价格飙升时也曾出现,然而,供需关系的变化导致矿业建造师的证书价格迅速下降,市场回归冷静。今年,水利专业成为新的热门,水利建造师的考生人数大增,未来是否会重蹈矿业专业的覆辙,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在这种背景下,建造师考试逐渐变成了一场“内卷”比拼。考生不仅要比拼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考试通过率本就不高,市场对建造师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最终很可能出现大量考生通过考试后,仍然难以找到合适岗位的情况。
三、市场行情的不确定性,让考证成了一场赌局
许多考生并不真正从事建筑行业,他们进入考场的唯一目的就是取得一级建造师证书,以期望通过挂靠或转行进入建筑领域。然而,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了证书的真正价值,一级建造师的数量越多,其市场价值就会相应下降。
过去,建筑行业繁荣时期,一级建造师的证书相对稀缺,企业需求旺盛,持证者可以轻松找到工作或高价挂靠。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衰退,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销资质,能够提供就业岗位的公司越来越少,考生数量却不断增加,这必然会导致证书价格走低,甚至在未来变得“烂大街”。
对于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考取一级建造师证书不仅仅是为了挂靠或转行,而是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认可。因此,真正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仍应将一级建造师作为职业发展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纯以市场价格为导向。如果建筑市场继续低迷,那么一级建造师的考试热潮最终也可能走向降温。
四、内卷的背后,是无奈的生存选择
建筑行业下行,使得许多建筑从业者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而一级建造师考试成为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一些非行业人士也因生计问题,选择投入到考证大军之中。然而,考证的本质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职业竞争力,而不是单纯为了获取一张挂靠证书。更值得警惕的是,如果证书被用于实际项目而持证者缺乏专业能力,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工程安全隐患。
行业的内卷,企业的资质注销,市场的不确定性,让所有身处建筑行业的人都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建筑企业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人才的流动性和就业机会也在被挤压,而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大量持证者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市场上的证书价值进一步贬值。
五、未来建筑行业的走向及考证的价值
建筑行业的周期性起伏决定了它的未来不会一直处于低谷,但短期内市场仍然面临较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从业者应更关注自身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单纯依赖证书。如果行业复苏,持证人才依然会有较大需求,但如果市场长期低迷,那么持有一级建造师证书也不一定能改变职业发展方向。
考取一级建造师证书,仍然是建筑从业者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一个方式,但过度依赖证书的市场价值,则可能带来更多风险。对于所有考生来说,清醒认识行业现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发展规划,才能在建筑行业的寒冬中找到真正的出路。
无论建筑行业如何变化,市场如何竞争,最终决定职业价值的,仍然是个人的专业能力和长期积累,而不仅仅是一纸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