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住建委发布“挂证”专项治理第三批排查名单,涉及2138名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此次整治力度较大,相关企业需在2025年3月31日前登录天津智慧住房建设综合服务平台进行核查和情况说明。在核实处理工作结束前,名单中的从业人员将受到严格限制,无法办理注销注册、变更注册和重新注册业务,其证书也无法用于企业办理资质增项、升级或资质动态核查整改。对于不配合的企业,住建委将暂缓其资质变更和升级业务。此次整治行动无疑将对建筑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一、天津市住建委的具体整治措施
本次“挂证”整治工作旨在全面清理**“挂证”现象**,即人员与证书注册单位不一致的违规行为。根据天津市住建委的要求:
1)企业需自查自纠:所有涉及名单的企业必须在2025年3月31日前完成自查,并提交相关情况说明。
2)暂停相关业务:在核实处理工作完成前,涉及人员的证书无法办理注销、变更或重新注册,也无法用于企业资质增项、升级等业务。
3)不配合企业将受处罚:若企业不配合整改或隐瞒不报,将被暂缓办理资质升级、增项等业务,严重者可能被取消资质。
4)认定“挂证”后证书作废:如果无法提供有效的非挂证证明材料,被认定为挂证的人员证书将作废三年,且企业将面临监管部门的重点核查。
这项整治措施表明,天津市住建委对“挂证”现象的打击力度空前,意味着建筑行业的证书管理趋严,行业秩序将进一步规范。
二、对“挂证”人员和企业的影响
1. “挂证”人员面临证书失效风险
对于此次列入名单的2138名从业人员,如果无法提供实际在岗工作的证明或符合要求的社保缴纳记录,证书可能被注销,且三年内不得重新注册。这意味着,“挂证”人员如果仅靠证书挂靠获利,未来将失去挂靠资格,并可能面临行业禁入的风险。
此外,住建部的政策不断加强对社保与注册单位一致性的核查,未来“挂证”现象将更难以操作,行业内的持证人员需要选择实际入职或全职工作,而非仅仅依靠证书获取收益。
2. 企业面临资质管理更严格
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此次整治意味着资质申请、增项和升级的难度将进一步提升。如果企业所使用的证书被认定为挂证,可能会导致企业资质不达标、项目无法投标、甚至被监管部门处罚。因此,企业需要在2025年3月31日前完成自查,并采取措施确保持证人员的社保与注册单位一致,否则将面临资质受限的风险。
此外,由于合规性要求提升,建筑企业未来招聘持证人员的难度和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证书不唯一、社保不匹配的持证人将不再被认可,企业必须真正雇佣持证人员,从而增加了人才管理的压力。
三、对建筑行业的整体影响:行业洗牌与规范化发展
此次整治行动不仅影响个别从业人员和企业,更对整个建筑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推动行业从“挂证”时代向合规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1. 行业洗牌,合法合规企业竞争力提升
随着“挂证”现象的清理,那些真正拥有专业技术人才、合规运营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资质升级和投标竞争将更加透明,行业将进入“优胜劣汰”的阶段,靠挂证维持资质的空壳公司将逐渐被淘汰。
2. 证书持有者需要真正从业,社保唯一成标配
此次整治表明,未来建筑行业将更加强调证书与实际工作匹配,即持证者必须在实际工作单位缴纳社保,否则其证书将无法用于企业资质管理。持证人员不再能通过“挂证”获利,而需要真正进入企业工作,参与工程项目,发挥专业能力。
3. 企业招人难度增加,成本上升
由于合规性要求提高,未来企业在招聘持证人才时将面临更高的薪资成本。过去,企业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挂证方式满足资质要求,但随着政策趋严,企业必须真正聘用合格的持证人才,从而提高整体行业的薪资水平。
四、未来展望:建筑行业将更加规范化、职业化
从天津市住建委的整治措施来看,建筑行业的“挂证”现象正在迎来系统性整治,未来整个行业的证书管理将更加严格。预计在未来几年,全国范围内的住建部门将会逐步加强社保一致性核查,并扩大整治范围,涉及更多行业领域和持证人群体。
同时,建筑行业的用人模式也将发生变化,企业将更加注重持证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不是仅仅依赖证书挂靠。这一趋势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促使建筑行业朝着更加职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025年,天津市住建委的“挂证”专项整治对个人、企业、行业都带来了深远影响。对于个人而言,挂证不再是一种可行的方式,证书需要与实际工作单位匹配;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在合规性管理上下功夫,确保持证人员的真实性;对于行业而言,整体合规化程度将大幅提升,竞争将更加公平透明。未来,建筑行业的持证就业模式将趋向于长期稳定,社保唯一性将成为行业标配。建筑行业即将进入一个更加健康、透明的新时代,企业和从业者都需要适应这一变革,以确保自身在行业中的合法合规性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