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证市场新变局:资质核查趋严,证书仍有需求但门槛提高
更新于:2025-03-03 人气:3711

挂证市场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资质核查政策日趋严格,使得许多依赖证书挂靠的人开始担忧“挂证”市场的前景。特别是在住建部和人社部的联合整顿下,行业秩序愈发规范,导致部分人误以为挂证彻底失去了市场。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虽然政策愈加严苛,但企业的资质需求依旧存在,只是证书的使用条件和审核门槛发生了变化。

325建筑网小编将结合最新政策变化,对当前挂证市场的新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帮助行业从业者更清晰地了解证书的使用趋势。


截屏2025-03-03 上午11.38.46.png

 

一、资质核查趋严,挂证市场的变化


1. 社保唯一成为基本要求

在过去,由于全国社保未联网,证书挂靠的持有人可以在A省缴纳社保,却在B省挂靠证书,住建部门通常不会过多干涉。然而,随着全国社保联网以及住建部与人社部的联合整顿,如今的社保要求已经变得非常严格。

目前,多数企业要求持证人员的社保必须唯一,不能同时在多个地区参保,否则证书可能面临审核不通过的风险。除社保外,部分地区还要求公积金唯一,这进一步提高了挂证的门槛。

尽管仍然有部分地区可以操作无社保挂证,但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这类证书的价格相对较低,吸引力大幅下降。

 

2. 补缴社保成新门槛

除了社保唯一之外,现在部分企业还要求持证人员能够补缴社保。例如,近期发布的《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资质行业审查要点》规定,企业在申请资质升级、增项或重新核定时,需提供主要人员在申报日期前三个月的社保缴纳记录。这意味着,若企业未能及时缴纳社保,证书持有者需要能补缴近几个月的社保,才能符合资质审核要求。

 

二、注册次数、注册轨迹受严查

1. 频繁注册将受限

近来,各地住建部门开始重点核查证书的注册频率。过去,一些持证者频繁更换挂靠单位,而企业也习惯在不同项目中短期使用证书。然而,现在部分省份已经开始对频繁注册的证书进行标记,甚至直接限制其使用。同时,与这些证书关联的企业也可能成为监管重点,影响资质审批的通过率。

 

2. 注册轨迹影响资质审核

注册轨迹是另一项新审核标准。例如,某证书持有者曾在A省企业挂靠,社保记录留存于该省。后来,他换到本省企业挂靠,而本省的住建部门在进行资质延期或升级审核时,会查询其历史社保记录。如果轨迹异常,如短时间内在多个企业之间频繁变更,则可能导致资质审批不通过。

2023年,湖南省住建厅就曾通报过类似案例:某技术负责人A在2022年12月为B公司申请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但仅过了四个月,他又为C公司申请同样的资质。由于注册轨迹异常,该情况被住建部门查出,并进行了通报处理。

为了避免类似风险,许多企业在招聘持证人员时,已经不仅仅关注社保唯一性,还会核查证书的历史注册轨迹,确保不会因异常记录而影响资质审批。


截屏2025-03-03 上午11.38.57.png

 

三、学历层次与毕业年限要求提高


1. 学历层次影响招投标加分

以往,本科学历在企业招投标中能获得一定加分,因此部分企业更倾向于聘请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持证人员。然而,随着审核标准收紧,高学历证书的优势进一步突显,部分企业甚至开始优先选择研究生学历的持证人,以提高招投标的竞争力。

 

2. 毕业年限成为技术负责人硬性标准

对于技术负责人岗位,毕业年限成为了一个关键要求。部分资质要求技术负责人必须具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而这一要求直接影响到证书持有者的市场需求。例如,某些地区的资质审核规定,建筑工程技术负责人必须毕业满5年以上,并且具有相应的社保缴纳记录。如果持证人的毕业年限不符合要求,则无法担任技术负责人,影响其证书的市场价值。

 

四、资质仍是企业刚需,证书市场依然存在

尽管资质核查趋严,但建筑企业的资质仍是刚性需求。许多企业的资质处于“裸奔”状态,随着住建部加强资质预警及“四库一平台”上线,企业不得不长期维护资质达标,否则将无法继续承接工程。

在此背景下,证书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但企业对证书的要求更加严格。未来,能够满足个性化需求、符合政策要求的证书仍然具有较高市场价值,而不符合要求的证书可能会难以找到合适的企业挂靠。

 

五、政策收紧下的应对策略

面对不断收紧的政策,持证人员需要适应市场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

1)确保社保唯一性,避免社保冲突导致证书失效。

2)优化注册轨迹,尽量减少短期内频繁更换挂靠单位。

3)关注学历要求,提升学历层次,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4)合理规划毕业年限,确保符合技术负责人的相关要求。

5)及时缴纳或补缴社保,以满足企业资质审核的需求。


“挂证”市场并没有完全凉凉,而是进入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的阶段。随着住建部及各省住建厅对资质审核的不断加强,企业在选择挂靠证书时的要求越来越多,门槛也在逐步提高。然而,只要能够满足这些新要求,证书依然是建筑企业不可或缺的资源,市场仍然存在。对于持证者而言,适应新政策,合理规划自己的证书使用方式,才能在日益规范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机会。


声明
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 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

首页

发布

信息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