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程行业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近日,某单位招聘一名一级建造师(水利)+高级工程师,要求有十年水利施工经验,月薪却仅有6000-8000元,工期仅一年。如此苛刻的条件下,仍有45人投递简历,足见行业内的竞争激烈和就业压力之大。
工程行业的寒冬已然来临,大量从业者在求生存,企业在压缩成本,市场在不断萎缩。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行业人何去何从?
一、2025年工程行业的薪资现状
如果说2020年前的建筑行业尚能维持较高薪资,那么如今的行情已大不如前。从最新的薪资数据来看,施工单位项目部的工资大幅缩水:
1.项目经理:月薪约12000元,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协调,压力巨大。
2.技术负责人兼预算员:月薪约10000元,负责技术管理和预算编制,任务繁重。
3.施工负责人:月薪约10000元,统筹现场施工,确保进度、质量和安全。
4.材料负责人:月薪约10000元,负责工程材料管理,供需调配。
而在几年前,持有一级建造师证书的项目经理薪资普遍在15000元以上,技术负责人至少也有12000元,如今行业整体待遇下滑明显,甚至出现了持证人员工资降至6000-8000元的情况,令人唏嘘。
更严重的是,许多施工单位出现工资拖欠或裁员潮,有的公司甚至数月不发工资,并非不愿发,而是企业资金链断裂,难以维持。这一现实让许多工程人陷入了“鸡肋”困境——坚持下去看不到希望,放弃又略显可惜。
二、工程量减少,建筑从业者大量失业
近年来,多所高校已停止招生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市场的饱和度不断上升,大量建筑公司因工程量减少、资金紧张,无奈选择破产或注销资质。
如果将工程行业比作一片汪洋大海,那么建筑从业者就是一颗颗水滴。然而,当行业进入长期萧条,施工项目减少,资金短缺,水滴终究会被蒸发。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1.过往大规模建设的后遗症——过去二十年,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市场趋于饱和,新增项目减少,行业进入调整期。
2.资金紧张,投资放缓——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面临资金困难,导致工程款拖欠,企业难以维持运营,进一步加剧了失业问题。
如今,找不到项目的建筑企业比比皆是,失业的工程人也越来越多,行业内的“内卷”程度愈发严重。
三、行业寒冬,降薪裁员成常态
面对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的生存压力,降薪、裁员成了建筑行业最直接的应对措施。当市场需求萎缩,竞争者却依旧众多,工资自然被压低。
1.曾经令人惊讶的行业现象,如今变得习以为常:
a.某大型设计院因无业务,全员待岗;
b.某国企项目团队解散,大量工程师失业;
c.原本高薪的技术人员,如今只能接受低薪勉强维持。
行业不景气,找工作的人多,愿意接受低薪的求职者也越来越多。6000-8000元的一级建造师+高级工程师岗位,放在几年前或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现在却成了常态。
四、中年工程师的求职困境
如果你25岁入行,如今35岁,失业了,你该怎么办?
你或许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熟悉施工图纸、放线技术、安全管理……但这些技能是否真的能在其他行业立足?
中年失业的工程人往往面临两种选择:
1.继续坚持,考取更多证书,提高竞争力——市场虽然低迷,但资质证书仍是建筑行业的硬通货,如一级建造师、注册安全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就业竞争力。
2.转型其他行业,寻找新的机会——如房地产管理、基建咨询、政府工程部门、设备销售等,但转型并不容易,需要时间和资源积累。
很多人在工作稳定时,认为“树挪死人挪活”,但当失业真正降临到自己身上,才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焦虑。
五、面对行业低谷,我们能做什么?
面对低薪、裁员、行业萎缩的现状,工程人唯有提升自身竞争力,拓宽职业选择,主动迎接挑战,才能在寒冬中生存下来。
1. 持续学习,考证增值
建筑行业的证书依旧重要,建议考取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2. 拓宽职业路径,寻找转型机会
如往工程咨询、项目管理、设备供应、房地产开发、政府工程监管等方向发展,增强自己的就业选择。
3. 提前规划,储备资金
行业不稳定,收入易受影响,合理规划储蓄和投资,避免未来因失业陷入经济困境。
4. 关注行业趋势,寻找新机遇
例如新能源工程(风电、光伏)、基础设施运维、智能建造等新兴方向或许能带来新的突破口。
2025年的工程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行业需求减少,薪资缩水,失业率上升,让无数工程人陷入焦虑和不安。
但危机也是转机——不断学习、提升技能、拓宽职业选择,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希望。未来建筑市场或许不会恢复到过去的辉煌,但属于工程人的机会,仍然存在。
愿每一位工程人在行业低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