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趋于低迷,建筑行业的整体需求有所下滑。与此同时,国家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却在持续加大,特别是对一级建造师挂靠行为的整治尤为严厉。挂靠作为建筑行业的“潜规则”,为何在经济不景气时依然成为整治重点?这背后既是对行业规范化的推动,也折射出建筑行业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
挂靠乱象的沉疴难治
一级建造师挂靠,是指建造师将自己的职业资格证书租借给企业以满足资质需求,而实际并不参与项目管理。尽管这种行为早已被明确认定为违规,但多年来,挂靠现象在建筑行业却屡禁不止。一方面,不少企业为了应对资质审核或投标要求,选择通过挂靠来“填补”人才短缺;另一方面,部分建造师也通过这种方式赚取额外收入,甚至依赖挂靠费作为主要经济来源。
曾与一位建筑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交流时,对方坦言:“挂靠是行规,整个行业都在这样运作,没什么大问题。”然而事实证明,挂靠不仅是违法行为,还是企业潜在风险的导火索。笔者得知,这家企业后来因挂靠项目亏损,背负了大量债务,最终沦为失信企业。挂靠不仅让企业承担了巨大的法律和经济风险,也造成了市场恶性竞争和管理混乱。
严查挂靠背后的政策逻辑
在经济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家为何对挂靠行为仍然保持高压态势?原因在于,挂靠行为的危害远不止表面上的违规,甚至可能动摇建筑行业的根基。
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
挂靠建造师不参与项目管理,导致现场施工缺乏专业监督,容易引发质量和安全隐患。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下,确保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的底线。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挂靠行为助长了投机取巧的风气,压低了真正从事项目管理的建造师的市场价值。清除挂靠乱象,可以让行业回归正常的竞争机制,促进人才流动和技术进步。
落实法律法规
挂靠行为违反《建筑法》《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等法规,整治挂靠不仅是对违法行为的纠正,也是在为行业诚信建设和法治环境保驾护航。
挂靠的终结与建造师的未来
随着监管的逐步严格,挂靠费已经不再是“铁饭碗”。部分建造师因挂靠费收入被取消,面临生活困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然而,这也提醒从业者,挂靠费本质上是违法所得,不能作为长期依赖的收入来源。
建筑行业的整体需求可能因大基建暂停而受到一定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完全没有希望。在国家逐步加大对新基建、城镇更新和绿色建筑的投入下,建筑行业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造师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思路,将自身定位从“挂靠资源”转变为“核心技术力量”。
结语:隐忍与转型
在行业洗牌和转型的阵痛期,建造师需要学会隐忍和适应新环境,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以满足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同时,企业也应主动调整经营策略,杜绝挂靠行为,从根源上减少法律风险。唯有通过行业规范化、人才专业化的发展路径,才能让建筑行业走出困境,迎来新的春天。